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 University
亚琛工业大学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成立于1870年,是德国*理工类大学之一,也是**理工类大学之一。 亚琛工业大学在2018年US News*大学综合排名中位列*167位,在2019年QS*大学排名位列第144位,在泰晤士*大学综合排名中位于*第79位,工程技术领域排名*第29位。《德国经济周刊》大学排名中,亚琛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经济工程、信息学位居德国第1,自然科学位居德国第3。在德国科学基金会和德国国家*评议会的排名中电气工程的科研实力和经费位居德国第1。2017年的QS*大学学科排名中,亚琛工业大学的机械专业位居*第24。 *的教育水平让许多*公司如微软、福特、爱立信、飞利浦、联合技术等都在亚琛建立了分部,三菱在附近建立了欧洲半导体中心以吸收人才。清华大学也与亚琛工业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亚琛工业大学现为11所德国精英大学之一、4所欧洲*理工大学战略联盟(IDEA联盟)成员之一、9所德国理工大学联盟(TU9联盟)成员之一、TIME欧洲*工业管理者高校联盟德国七所高校之一、CESAER欧洲高等工程教育和研究大学会议联盟德国十所高校之一、PEGASUS欧洲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联盟德国六所高校之一。 亚琛工业大学校友出众,*界有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工业界有西门子、*时捷、宝马、奥迪、宾利等企业总裁。前*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教育部副部长韦钰、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也毕业于该校。
学校现设有数学-信息-自然科学学院、建筑学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地质资源和材料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和信息技术学院、文学院、经济学院、医学院十大学院。设有近百个专业,这些专业都以理工硕士、文科硕士或国家统一测试结业。另有多种深造或补充专业课程、学位后课程以及各种学习项目,为求学者*了继续深造的机会。
亚琛工业大学在校学生达到了38000余名,工作人员10000多名(其中约1900名科技工作人员,6000名非科技工作人员,1000名左右实习或培训人员和1500名中间工作者),图书馆藏书100余万册。社会实践、专业间合作和国际性是大学260多所试验所、教体、研究创新机构及管理中心的宗旨。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学生们也可以领略到这一点。作为偏重实践性的大学,地处荷兰,德国,比利时交界处,欧洲地理中心的亚琛工业大学在这几十年中渐渐发展为亚琛市及周围地区的一大经济中心。2009年预算近9亿欧元,绝大多数经费来自于工业界赞助。为了适应当前国际需要,亚琛工业大学在坚持以往一贯传统的同时,新开了一批硕士学位专业(Masterstudiengang),使大学在国际竞争中*持优势。不仅吸引了德国*的*毕业生,而且吸引着来自*上10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该校就读的外国学生及外国科研工作者达4000余名,他们来自全*100多个国家。亚琛工业大学与*上70多个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许多学系教席(Lehrstuuml;hle),例如电子工程,数学,经济学,医学,德国文学,罗马学,哲学,建筑,冶金学等,大部分分布在学校的大讲堂(Houml;rsauml;le)一带。
另一个区域是在宏尔(Houml;rn),包括计算机工程,历史,土木,也有物理学与一部份的电子工程学系。生物学与医学系则在梅拉特(Melaten)区。学生宿舍也分三个区域。
扩充的校区位在尤利西(Juuml;lich),在埃森(Essen)的技术房,及在斯图加特大学,奥地利皆有驻点。
另外学校在埃菲尔(Eifel)的Wildenhof也有水上运动场所。
其他要求
文化部长会议认可高校德语专业毕业生二级
歌德学院颁发的小语言证书、大语言证书、高级德语考试证书
慕尼黑语言翻译学院颁发的德语二级考试证书
本科入学条件为:
具备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入学资格或*毕业
德福每科成绩需达4分
参考费用
学费:免收
生活费:6000-10000欧元/学年
诺贝尔奖得主
Philipp Lenard – 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5
Wilhelm Wien – 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
Johannes Stark – 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9
彼得·德拜 Peter Debye – 诺贝尔化学奖 1936
Karl Ziegler – 诺贝尔化学奖 1963
托马斯·苏德霍夫Thomas Südhof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3
莱布尼兹奖得主
Peter R. Sahm – 铸造科学 1986
Norbert Peters – 燃烧工程1990
Dieter Enders – 有机化学1993
Siegfried Bethke – 基本粒子物理学1995
Wolfgang Marquardt – 过程工程 2001
Wolfgang Dahmen – 数学 2002
Dierk Raabe – 材料科学 2004
Martin Beneke – 理论粒子物理 2008
Leif Kobbelt – 计算机图形及多媒体 2013
Rainer Waser – 材料科学和纳米电子学2013
科学家(工程科学)
Bodo von Borries – Professor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inventor of electron microscope
Philipp Forchheimer (1852–1933) Civil Engineering
Otto Intze – Professor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西奥多·冯·卡门 Theodore von Kármán – Pioneer of modern Aerodynamics;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火箭之父,钱伟长、钱学森的导师